赏松阳翁村瀑布群,住乡间民宿坑沿居

当你欣赏完雕塑工艺殿堂――黄家大院后,从门口顺着蛇形乡间公路上行约2.5公里到“馒头石殿”,穿牌坊,过村庄,这里有山涧瀑布群,也有乡间民宿“坑沿居”!

翁村――村口牌坊
相传很久以前,李世民后裔,为避难南撤福建,再由福建辗转松阳谢村西坑深处隐居下来,翌日 ,有一拨谢西坑的李姓族人,冬日肩挑大豆谷物前往宣平赶集,途经某山坳歇息,点火取暖后离去。时隔数日后这拨人再次宣平县城赶集,又到该山坳歇息,正欲点火取暖时,有人扒开之前烧过的灰堆,惊奇的发现居然还有一息余火尚存 ,于是重燃篝火,李氏先人认定这是块宜居的宝地,遂与族人商定后派一支血脉,来此置地建宅,历尽数代人的打拼,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,这就是李家自然村的由来,改革开放以来去旧建新,老村逐渐淡出历史舞台,然我等儿时记忆犹存,走进老村,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尤沥沥在目。

李家――山岗背脊翁村李家的“坑沿尼”自然村,这个早期被父辈称之为“大七间”的地方,据说清朝咸丰时期曾是座深宅大院,“长矛造反”暨太平天国运动时被一把大火焚毁,尽管后人在遗址上改修建,因为财力有限,规模上也就小了许多,差不多也就原占地四分之一模样……坑沿民宿就修建在这里。

新时代――赋予农村大变革的“民宿”业,孕育而生,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凭添了一份诗情和画意,让乡村,乡土变的越发的唯美,“沿坑居”就是这个时代造就的一幅“农旅结合”的新画卷。

侧院的老屋风貌依旧,天还是那个天,地还是那方地,井依旧是那口井,变幻了的是那双阅读的眼神,多少乡愁遁其中

记忆中的这口井,久旱不干。大旱之年,村里人曾经找遍全村无饮水,唯有此井甘泉汩汩,常年不断,非常时期,也曾排队舀水喝,风雨苍桑了多少年?然井边“水滚”整齐摆放,位置依旧,是谓良好的家风传承!依旧方便过往行人或田间地头口渴的人们解渴。

水镜,良田,茶叶,桑陌之所,让现代民宿凭添了众多的乡间元素!

乡村周边好风光!

翁村源瀑布群――山色秀美,山泉甘甜。

图文:李伟忠

相关推荐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赏松阳翁村瀑布群,住乡间民宿坑沿居